中國移動近場支付業務發展新策略
來源:中國金融電腦
?
我國移動支付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移動支付產業呈現快速增長勢頭。近場支付是通過移動終端,利用近距離通信技術實現信息交互,完成支付的非接觸式支付方式。
一、移動支付發展概況
1.移動支付概念
按照通信方式不同,移動支付分為遠程支付(Remote
Payment)和近場支付(ProximityPayment)。
遠程支付也稱線上支付,是指利用移動終端通過移動通信網絡接入移動支付后臺系統,完成支付行為的支付方式。根據交易對象,遠程支付也分為遠程轉賬(個人對個人)和遠程在線支付(個人對企業)。一個典型的遠程支付流程是,用戶通過移動終端在電子商務網站購買產品后,按照商家提供的付款界面,跳轉至手機銀行或第三方移動支付頁面完成支付。此外,通過短消息服務(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互動式語音應答(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IVR)等方式進行的移動支付也屬于遠程支付。
近場支付是通過移動終端,利用近距離通信技術實現信息交互,完成支付的非接觸式支付方式。常見的近距離通信技術包括藍牙、紅外線、RFID等,目前近距離無線通信(Neai 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術是移動支付領域的主流技術。此外,通過外接讀卡器使智能手機具備POS終端刷卡功能的“類Square模式”,也被劃分為近場支付范疇,這種支付方式起源于美國Square公司,PayPal等第三方支付公司也推出類似產品,國內類似服務有錢方支付、盒子支付等。
2.全球移動支付市場發展
近年來,隨著移動支付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移動支付在全球范圍內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呈現強勁增長態勢。Gartner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全球移動支付用戶數達到2.12億戶,是2009年0.7億戶的3倍,年復合增長率達到了44.73%;到2015年,全球移動支付用戶總數將達到3.84億戶。用戶數增長的同時,全球移動支付交易金額也在不斷增長,截至2012年底,全球移動支付交易金額達到1715.20億美元,而2009年全球移動支付交易金額僅為255.59億美元;到2015年,全球移動支付交易金額將達到4728.05億美元,意味著用戶年均移動支付交易額超過1000美元。
盡管如此,從全球范圍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移動支付業務發展水平和普及程度還存在差異,技術實現方式和商業模式也不盡相同。從產業鏈主要參與方的角度看,金融機構、運營商、第三方支付企業、移動支付技術與方案提供商和設備制造商的互動與博弈推動著各個國家和地區移動支付產業的發展。從全球移動支付發展情況來看,日韓等國移動支付產業發展最為成熟;西歐、美國等地的近場支付市場發展相對緩慢;發展中國家如印度等正在積極推進移動支付;在非洲如肯尼亞,移動支付在推動落后地區的金融普惠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
相關研究顯示,移動支付各項業務中,賬單支付(BillPavments)、移動電子商務支付(E-commerce over MobilePhones)、移動POS支付(含NFCPavments)和個人交易(Person-to-Peison
Transactions)業務量占比居前。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NFC將成為終端產品出廠標配。可以預見,隨著便捷的移動支付為越來越多的商業環境所接受和使用、消費者通過移動設備進行支付的習慣日漸養成,移動支付將在全球范圍內快速普及和發展。
3.我國移動支付市場發展
我國移動支付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移動支付產業呈現快速增長勢頭。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移動支付用戶數達到1.45億戶。同時,移動支付業務量快速增加,2011年全年業務量2.47億筆,較2010年增長了109%。
盡管我國移動支付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但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移動支付的使用率較低,應用場所還不多。雖然各參與方積極布局,但是大多數移動支付業務與產品仍處在試商用階段,健全的移動支付生態系統尚未形成。綜觀中國移動支付產業,盡管金融機構、運營商、第三方支付企業和第三方可信服務管理平臺的商業模式各不相同,但整體上相關企業趨向于通過合作共贏來發展移動支付業務。
就目前中國移動支付發展現狀來看,遠程支付業務相對成熟,已推出了面向大眾的成熟產品,如手機支付寶等,移動電子商務成交量、移動支付金額不斷攀升。近場支付發展相對緩慢,仍處在商業試點階段。其中,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在多個省市試點NFC移動支付;中國移動也開展了近場支付區域性試點,其中比較成功的案例有深圳手機通等;類Square模式的創新支付產品如錢方支付、盒子支付等因發展時間較短,尚未形成規模。
二、近場支付關鍵環節的模式選擇
1.技術標準選擇NFC-SWP模式
(1)NFC概念及應用場景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指近距離通信,是一種基于RFID(射頻識別)、支持10cm以內無線通信的技術。NFC應用場景主要有:①電子卡集成:實現多卡合一,如集成銀行卡、公交地鐵卡、會員卡、積分卡、企業門禁卡等,這是目前電信運營商開展NFC應用的主要類型;②讀取信息:把NFC手機當作讀卡器、掃描槍,可讀取貨品的NFC標簽,將標簽信息顯示在手機上,用于商品掃描、物流管理、溯源、商家廣告等;③數據傳輸:兩臺NFC手機之間可以實現點對點的信息傳遞和交互,如名片交換、傳輸對方手機號進行互動游戲、轉賬等。
(2)NFC優勢及創新價值
NFC功能強大,在支付、交通等眾多領域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對用戶來說,NFC是改變手機使用方式的新一輪變革,“刷手機”成為新的時尚,多種卡片、電子券可以集成到一部手機中,從而使生活更便捷。對企業來說,通過NFC發行“電子卡”,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以銀行卡為例,每張銀行卡的年均成本從6元降低至3元左右);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網點服務效率(如補換卡無需去銀行網點),企業圍繞NFC手機客戶端界面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通過在線營銷和互動服務可以提升品牌、維系客戶,并快速拓展增值應用。對政府來說,借助NFC可以打造方便老百姓的民生工程(如用手機刷公交、社保卡等),提升社會信息化服務水平;實現低碳、環保的價值理念,通過使用NFC可減少廢棄卡券對環境造成的白色污染(預計未來5年可減少廢棄卡券超過30億張)。
(3)NFC技術方案比較
①SIMpass方案(SIM卡外接天線)。SIMpass卡是一張雙界面的多功能應用智能卡,支持接觸與非接觸兩個接口,接觸界面可實現SIM功能,非接觸界面可實現支付功能,兼容多個智能卡應用規范。使用時,用戶無需更換手機,只更換SIM卡即可。此方案存在一些缺點,如天線易折損,手機適配率低,客戶服務成本高等。
②全終端方案。用戶需要更換手機,不用更換SIM卡。此方案不便于運營商管理,產品不夠成熟,目前僅個別終端廠商支持。
③全卡方案(SIM卡內置天線)。用戶無需更換手機、只更換SIM卡即可。此方案的不足在于,相關產品不夠成熟、手機適配率低、不支持3FF與4FF小卡形態、相關應用無法進行空中下載等。
④NFC-SWP方案(機卡協作)。NFC-SWP指基于ETSI(歐洲電信標準協會)的SWP標準的SIM卡和NFC芯片之間的通信接口。NFC-SWP方案是目前NFC技術的國際標準,也是由運營商主導的全球統一標準,其終端產業鏈的支持度較高。但需要用戶同時換手機、SIM卡,門檻較高,需要較長的市場培育過程。
2.NFC-SWP發展概況
NFC-SWP方案被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確認為通用、開放的國際標準。采用此方案的終端廠商開發任何一款產品,都可以與各國通信網絡兼容,也可以在開放市場銷售;由于電信運營商對SIM卡具有天然的掌控力,因此,基于NFC-SWP的手機支付成為全球電信運營商最為重視的戰略型業務。NFC-SWP生態體系如圖1所示。
?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45家主流運營商承諾支持NFC-SWP標準,該標準已覆蓋超過全球90%的運營商,包括Vodafone、Orange、AT&T、T-mObile、Verizon、Docomo、KT、SKT等,其中韓國在2年內生產NFC手機近千萬部。自2011年起,三星、LG、HTC等公司推出了多款NFC手機,華為、中興、宇龍酷派等國內手機廠商也積極跟進。2012年NFC手機出貨量增長到1億部,預計到2016年,全球NFC手機將增長到7億部。
三、中國移動近場支付業務的發展歷程
(1)2009年前推出SIMpass卡。SIMpass卡俗稱的“辮子卡”(如圖2所示),它是在普通SIM卡上集成RFID處理芯片,并從SIM卡引出RFID線圈以實現近距離通信。SIMpass方案不需要更換手機,業務實施方便、快捷,但由于SIM配備了較大的RFID線圈,用戶安裝不方便,較容易損壞。此業務開展初期(2009年之前),中國移動在部分省市開展了SIMpass方案試點,主要應用為“企業一卡通”和“公交一卡通”。
?
(2)2009年推行2.4G RF-SIM卡。RF-SIM卡(如圖3所示)是基于藍牙技術、將RFID近距離通信功能集成到SIM卡片的手機RFID全卡解決方案,RF-SIM方案不需要更換手機,用戶只需更換SIM卡就可以使用。由于其無線射頻的頻率高達2.4G,因此與SIMpass卡相比,射頻信號無需天線即可穿透手機電池和外殼,用戶使用更為方便,也不易損壞,但需要進行射頻有效距離校準。從2009年開始,中國移動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廣此方案,并發展了近80萬用戶。考慮到RF-SIM卡的成本較高,中國移動在2010年后開始了其他嘗試,目前僅部分省市(內蒙、深圳)仍在繼續推行此方案。
?
(3)2010年推行貼片卡。普通Mifare S50/S70 IC卡通過粘貼或懸掛的方式與手機物理相連,實現手機與RFID技術的集成(如圖4所示)。貼片卡方案不需要改造手機及SIM卡,可快速開展業務,但由于手機沒有與RFID真正集成,運營商喪失對業務的掌控。從2010年開始,中國移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此方案的試點。2011年中國移動攜手浦發銀行推出了首張符合金融支付標準的貼片卡形態的浦發聯名卡,目前發卡量接近30萬張。
?
(4)2012年明確NFC-SWP方案。NFC-SWP方案將RFID通信功能集成在手機終端上,將RFID數據存儲(SE模塊)和數據處理能力放在SIM卡,卡與手機通過SWP協議通信,實現RFID與手機的完美集成(如圖5所示)。NFC-SWP方案是國內近場支付的發展目標。由于此方案需要手機終端及SIM卡支持,原有用戶必須更換手機和SIM卡,因此,短時間內發展速度受到制約,但隨著配套手機供應量的不斷增加,此業務將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
中國移動于2012年中明確了NFC-SWP方案為其近場支付的最終方案,并開始搭建基于NFC-SWP方案的SIM卡多應用管理開放平臺,同時與銀聯、招行、本地一卡通企業洽談合作,并對多家支持NFC-swP方案的手機終端、SIM卡產品進行了測試,2013年4月正式推出基于NFC-SWP方案的手機錢包業務。2013年,中國移動計劃銷售1000萬臺支持NFC-SWP的手機終端,并發展300萬名手機錢包用戶。
四、中國移動近場支付未來發展規劃
中國移動在近場支付方面的發展目標是以服務民生為第一要務,重點發展銀行、公交和商超應用。2013年,中國移動計劃投入近百億元推動NFC產業鏈的發展,其中11億元用于推動NFC終端的普及、近60億元用于推動NFC-SWP模式SIM卡的普及。未來,中國移動將與社會各界深入合作,開放卡空間服務,承諾在一年內免除所有應用的卡空間租賃費。
在受理環境的建設上,中國移動主要采取兩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在聯盟商戶布放中國移動的非接POS終端;另一方面,加強與銀聯和行業單位的合作,支持銀聯對目前市場上的金融POS進行改造,使其支持非接卡。
在終端支持方面,目前韓國KT擁有規模最大的NFC市場,三星、LG、泛泰等NFC手機型號超過10個,計劃2013年底推出500萬部NFC手機。目前全球大約已推出支持NFC-SWP手機3700萬臺。國內中興、華為、聯想等多家廠家已按照通用SWP標準研發出NFC手機,即將投放市場。
1.中國移動近場支付發展規劃
(1)終端設備及受理環境。2013年計劃推出高中低端NFC手機30~40款,銷售量力爭達到l000萬臺;初期發行具有500k空間的NFC-SIM卡,可存儲數十張電子卡應用,未來逐步對所有客戶默認發放NFC-SIM卡,發展300萬個手機錢包客戶,計劃投入資金10億元。
(2)實施策略。在廣州、北京、上海、長沙、成都等14個重點城市先行試點,2013年2季度商用后逐步推廣至全國。
(3)應用和受理環境。在金融應用方面,以銀聯終端機具為主,2012年全國已完成110萬臺符合PBOC2.0標準的P0S機具改造,支持近場非接觸刷卡消費;在公交地鐵應用方面,中國移動目前已與20多個城市的公交地鐵部門達成了合作意向。此外,在其他行業應用方面,預汁NFC受理終端數量將達到1000萬臺。
2.中國移動與銀行業的合作
(1)與浦發銀行合作。中國移動與浦發銀行合作發行聯名卡,入駐手機錢包,支持近場消費。用戶可在移動營業廳或浦發營業廳現場辦理手機錢包聯名卡業務。用戶提交業務申請資料、居民身份證、手機號,通過手機號碼狀態檢查和居民身份證聯網檢查后,即可辦理開通手機錢包聯名卡業務。若用戶尚未開通手機支付賬戶,開通手機錢包聯名卡的同時會為用戶開通手機支付賬戶。
(2)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中國移動率先與銀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通過多應用開放平臺開展空中下載業務。目前已與中國銀聯、招商銀行初步達成合作意向,向手機錢包用戶提供銀聯及招商銀行應用,用戶可方便地通過手機錢包進行電子現金的近場支付交易。同時,計劃利用各方的營業廳資源進行業務宣傳和推廣工作。
3.中國移動近場支付的其他應用
(1)行業應用。手機錢包業務是將用戶各種電子卡應用(如公交卡、校園/企業一卡通、會員卡等)裝載在具有NFC功能的手機中,為用戶提供一種安全、便捷、一卡多用的移動支付應用。用戶可持NFC手機以非接觸的方式在電子卡應用所對應的受理終端上使用。公交一卡通作為最貼近民生的本地應用,具備良好的社會效應與規模效應,將成為手機錢包重點引進的行業應用。
(2)規范和標準。NFC-SIM卡的空間管理模式是,由中國移動總部分配全網應用的空問,由下屬省公司自行管理分配本地應用的空間,各類本地應用均入駐SIM卡空間。
NFC-SIM卡的制卡流程是,需求方定期按照發卡需求提交NFC-SIM卡的制卡需求申請,由應用合作方將制卡數據提供給卡片制造商,卡片制造商按照中國移動下屬各省公司的訂單完成制卡。
NFC-SIM卡的安全要求是,手機錢包NFC業務相關安全保障由應用合作方承擔,在應用申請時,由應用合作方提供其安全性說明以及安全責任劃分協議(涉及應用自身問題造成的風險和資金損失均由應用合作方承擔相應責任,而基于多應用平臺以及中國移動自有系統造成的安全問題則由中國移動方承擔相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