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銀行:用最優體驗吸引客戶
來源:中國城鄉金融報
目前,國內幾家大型銀行正在著手設立創新型網點,很多股份制銀行的動作也很快,這種創新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各家銀行未來在創新領域的競爭勢必更加激烈。
“創新銀行,又叫未來銀行、新一代銀行或智能銀行,叫法很多,其實比較類似,都是以更好的用戶體驗來吸引客戶,這體現在服務、技術和營銷模式上等多方面的創新。”賽昂集團銀行咨詢一部總監黃昌義介紹。國外差不多在十多年前就有了這種創新模式,這一概念對國人來說目前還很新鮮,但實際上,其雛形已悄然發生,手機銀行、e銀行等銀行創新吸引了大量客戶的關注。
良好的用戶體驗為何能引起人們關注?賽昂集團董事長紀燕萍打了個比方,就像蘋果手機專賣店,同樣是賣手機,可那里的人總是多到爆棚,別的品牌手機未必就比蘋果差多少,但客戶就是喜歡去蘋果店,喜歡那里簡約的室內設計風格,喜歡那里便于體驗的設備產品。銀行也是一樣,誰能帶給客戶更好的體驗感受,誰就能獲得客戶青睞。
主動吸引客戶粘住銀行
在舊觀念里,銀行是個枯燥單調的地方,可創新銀行就不是這樣。以美國安快銀行(Umpqua bank)為例,在其推出“下一代”銀行網點之后,客戶們變得喜歡去銀行,一邊喝著茶或咖啡,一邊看著電影等待辦理業務,還時不時地和周圍的人交談,那種感覺就像在等待朋友的到來一樣。
在安快銀行,職員被定位為社區的一員,他必須融入社區生活,要定期充當社區義工,并且計入工作時間。銀行的員工也成為客戶的理財顧問:他是幫你開戶的人,是你生活社區的志愿者,是你的朋友,也是孩子的業余輔導老師。同時,銀行強調只有一種“可以服務顧客”的職員,即每位職員都必須學會存款、貸款、保險箱等業務,通過這樣的培訓,大大節約了顧客的時間。在客戶眼中,安快就像親切的小伙伴,為自己帶來了巨大的便捷和舒適,是自己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他們的口中,銀行成為奔走相告、交口稱贊的地方。
為了吸引更多客戶,安快銀行還采取了多種辦法,例如:周五晚上可以在銀行里看免費電影、上瑜伽課、參加手工藝興趣班、表演詩歌朗誦……這大大超出了人們對銀行的期待。很快,這種社區定位的創新思維為安快銀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1995年,它只有5家銀行網點和1億5千萬美元的資產;經過2003年的創新改造后,2008年,它發展成為一個擁有95家網點50億資產的美國中型銀行;短短幾年間,安快一躍成為全美頂級零售銀行之一。
如果國內的銀行也能做此番創新改造,客戶一定也會對銀行像老朋友般倍感親切并總是信任銀行,好像被蜜糖牢牢粘住一般。這就是創新銀行的目標——增加客戶粘性,通過提升客戶體驗,主動吸引客戶牢牢粘住銀行。不言而喻,被粘住的客戶會帶給銀行意想不到的好口碑、更多的客戶資源、更少的運營成本、不可限量的財富增長、巨大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的客戶滿意度和核心競爭力等。
IT助力創新銀行發展
J.D.POWER亞太公司日前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零售銀行客戶滿意度顯著提升,但是,由于排隊時間和辦理業務時間長,導致客戶對于在網點辦理存取款業務的體驗較差、滿意度不高。研究發現,客戶排隊等候時間應在10分鐘以內,但51%的客戶抱怨他們的等候時間超過10分鐘,這表明,今后銀行在協調業務辦理、縮短等候時間方面亟待加強。
其實,創新銀行就能從多方面解決這些問題。比如:在“技術創新”方面,“預處理機器”可幫助客戶通過機器自動填單,以縮短等候的時間;在“營銷模式創新”方面,金融超市里的可觸式金融產品能讓客戶更便捷地了解銀行產品,也讓理財顧問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客戶,避免強行或盲目銷售;在“服務創新”方面,還有諸如iTM(互動交互模式)、VTM、生物技術的客戶識別、聯動手持終端等,都是為了讓客戶感受到更人性化和便捷化的服務。
隨著3G網絡、智能終端、云計算三大新興信息技術的發展,創新銀行完成了無紙化和無線化辦公,從而提升銀行辦理業務效率,將銀行職員從簡單重復的勞動中徹底解脫出來,以便更好地為客戶服務。
隨著創新銀行模式的不斷推廣,舊時代那種冷冰冰的銀行職員形象一去不復返。2009年,花旗銀行在上海新天地推出了全國首家高科技智能型銀行網點,該網點全面覆蓋Wi-Fi,以便客戶能免費用筆記本電腦、手機等移動設備上網。客戶進入銀行,可以先通過行內配備的多臺觸屏電腦,輕輕一“觸”,即可瀏覽最新產品、服務信息及新聞資訊等。理財專員也將隨身攜帶平板電腦,追隨客戶的腳步,隨時隨地無線辦公。對于有特殊需求的客戶,互動式視頻電話能夠在瞬間將遠程的產品專家“抓”到現場。此外,銀行員工配備藍牙耳機,可隨時保持與客戶溝通。
創新銀行能帶給人們更愉快的體驗,這體驗不僅是來自于機器,還來自于一種全新的與銀行交流的模式。創新銀行可能會比你想象中更關心你。只有客戶想不到的,沒有創新銀行做不到的。過去,銀行會給客戶發條祝福生日快樂的短信,現在,同樣在短信里,客戶能看到更多,甚至可以辦理業務。民生銀行就推出了用短信排隊等號的業務,盡管這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創新銀行,但客戶已經在這種“服務創新”中感受到了關懷和便捷。
未來的銀行發展模式
展望將來,創新銀行似乎很快就要普及。國內各大銀行的創新業務正在從某一方面逐漸發展為全面鋪開:建設銀行已正式開通微信服務,銀行通過微信及時發布最新電子銀行服務信息等,讓客戶可以更加輕松掌握信息和獲得服務。另外,VTM (Virtual Teller Machine)遠程銀行服務在年初也掀起一股熱潮。它是以客戶自助服務和遠程客服協助替代傳統柜臺服務,提供“面對面”的模擬柜臺服務,探求“無人銀行、有人服務”的虛擬化網點模式。截至今年3月,交通銀行、中國銀行、廣發銀行、民生銀行和光大銀行等多家銀行已開始小批量試用VTM。
據黃昌義預測,可能再過1-2年,創新銀行的模式就會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目前,國內幾家大型銀行正在著手設立創新型網點,很多股份制銀行的動作也很快,這種創新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各家銀行未來在創新領域的競爭勢必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