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线看视频亚洲-热久久最新网址-黄视频在线观看www免费-在线视频这里只有精品|www.lajishu.com

客服熱線:400-615-8698
林果

移動支付 從概念到落地的探索

2013年10月18日 TAG: 本站

移動支付 從概念到落地的探索

?

來源:互聯網周刊

?

年初少數行業巨頭的試水者已經全面發力,原先觀望的同行也都爭先恐后地跳了進去;然后是各種非傳統金融行業的企業大舉進犯,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移動支付”的舞臺已經異常擁擠了。


余額寶上線幾個月,關于它的議論仍然沒有平息,但無論褒貶,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在行業各方還在為是“互聯網金融”還是“金融互聯網”而爭論不休時,支付寶創造了也許是第一個可以將普通百姓與互聯網金融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產品,讓互聯網金融落了地——落在了成千上萬的支付寶用戶頭上。正是通過余額寶,“互聯網金融”的概念被全社會廣泛接受,從這個角度講,與小微貸款相比,和人們日常生活關系更加密切的產品將在互聯網金融推動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同樣,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支付在近一段時間異常火爆。和年初還只有少數行業巨頭在小心翼翼地試水不同,不僅最初的試水者已經全面發力,原先觀望的同行也都爭先恐后地跳了進去,更引人注目的,則是各種非傳統金融行業的企業大舉進犯——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移動支付”的舞臺已經變得異常擁擠了。

各出絕招 紛至沓來

移動支付的推廣,目前以電信運營商的手機錢包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移動端App為代表,涵蓋了遠、近場的手機支付解決方案。

手機錢包方面,中國移動無疑是目前移動支付領域中主要的推動力量之一,其移動支付布局以NFC為主。從去年底開始,中國移動先后與多家銀行以及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等企業合作,推出了“手機錢包”。今年7月正式落戶京城的“移動NFC手機一卡通”更是讓移動支付真正走入百姓生活。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也推出了類似產品。

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移動端App方面,近期最引人關注的無疑是騰訊在微信5.0版本中加入了支付功能,通過騰訊旗下的財付通打通了微信端的支付渠道。目前,微信支付的應用場景包括公眾號支付、掃二維碼支付和移動應用支付等。盡管目前微信支付還難以與支付寶等第三方移動支付匹敵,對整個移動支付的市場影響不大,但結合微信服務號(近期招商銀行已推出“微信銀行”),考慮到微信的數億用戶和堪稱“逆天”的“掃一掃”功能,未來的前景不可小視。

另一家擁有龐大用戶資源的社交平臺新浪微博先于微信發布其“微博錢包”移動客戶端,進軍移動支付領域。客戶端功能目前覆蓋了付款、存取款、轉賬、繳費、充值等功能,未來還將實現銀行快捷支付、刷卡、NFC支付、信用卡還款、交通罰款以及電影票購買等。

無論是微信支付還是微博支付,推出后都會被拿來與支付寶做比較,足見支付寶仍然是目前這一領域的領跑者。近期支付寶將推出新業務“信用支付”,以完善支付體驗,但人們更愿意將此舉與信用卡業務建立聯系。

此外,作為POS端的變種,移動刷卡器設備的推出完善了磁條銀行卡的收單場景。以中國銀聯為例,除了與中國移動、銀行合作推出NFC手機支付平臺外,銀聯還聯合京東于7月推出手機刷卡器產品“卡樂付”,從而完成了在近場支付和遠程支付兩大移動支付領域的布局。此外,銀聯還先后與其他電商合作搶奪移動端用戶。京東、凡客誠品、蘇寧易購、1號店等電商在近期接連與銀聯合作推出贈送話費、禮品卡、代金券、返還現金等形式促銷活動,激勵用戶在移動客戶端完成交易并使用銀聯在線支付。

作為傳統金融機構代表的商業銀行,除了與其他行業開展合作外,努力推出自己的移動支付產品。據中國銀行電子銀行部助理總經理董俊峰介紹,目前銀行也在快速推出P2P手機支付產品和“搖一搖匯款”等產品。中國銀行近期全新推廣的“手機取現”產品更是面向廣大農村和縣域市場,推出了門檻較低的基于手機號匯款和提現的服務,贏得了市場眼球。

7月初,新華社與銀聯、銀行、保險公司等開展戰略合作,推出了新華通移動商務平臺,為用戶提供各種移動支付服務,進入移動支付市場。可以預見,更多行業加入移動支付市場,也只是時間問題。

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層出不窮,難免給人眼花繚亂的感覺。對此,董俊峰表示:“種種移動支付解決方案,是不同技術門類、不同收單場景、不同思維模式、不同盈利模式的有益創新嘗試,目前很難說哪一種完勝。但從目前的市場份額來講,基于互聯網的移動支付模式,很顯然占有了絕對優勢。而NFC近場支付只占很小的交易規模。所以,對服務提供方來說,是彼此競爭、優勝劣汰。對消費者來說,是提供不同的選擇,但沒有完美。

如此多的行業進軍移動支付領域,看重的是其中的高額利潤。金融行業的高利潤率眾所周知,對其他行業的誘惑也是顯而易見的。進入金融領域,新興產業可以加速發展,傳統產業可以起死回生甚至煥發青春,郵政儲蓄的成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困難重重 亟待整合

家家都想做支付,移動支付的舞臺好不熱鬧。然而進入容易,并不意味大家都能輕輕松松從中獲利。宏觀來看,目前移動支付在整體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支付閉環的問題仍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目前的移動支付終端受制于技術水平,或成本過高,或支付體驗不夠理想,難以被廣大用戶接受,從而不利于培養其使用習慣。

以手機支付為例,NFC支付需要將NFC模塊植入手機,盡管模塊成本也許只有幾十元,但對于利潤空間本來已經很低的低端手機而言,仍然過高。這就導致目前市場上的NFC手機大多為世界著名廠商的高端甚至旗艦手機,消費者想要體驗就只能花高價買這類手機。一種新興支付手段的推廣,支付終端的高昂成本要由消費者來擔負,這一點的確難以令用戶接受。而另一種基于RFID技術的手機支付,雖然成本低廉,但以目前技術,無法解決設備天線集成化的問題,打開手機后蓋就能看到設備天線,換電池時一不小心就會把天線弄折,用戶的體驗可想而知。盡管小米已經推出了具有NFC功能的低價手機小米2A,但要從整體上降低NFC手機成本尚需時日,而基于其他技術的手機支付也有很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其次,用戶最擔心的仍然是移動支付的安全問題。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的手機安全不容樂觀。據網秦發布的《2013年上半年網秦全球手機安全報告》顯示,網秦“云安全”監測平臺2013年上半年查殺到手機惡意軟件達51084款,同比2012年上半年增長189%2013年上半年感染手機2102萬部,同比2012年上半年增長63.8%2013年上半年手機惡意軟件感染設備數量相較于2012年上半年整體有所增長。在全球范圍內,中國大陸地區以31.71%的感染比例位居首位。同時,手機丟失、被盜之后如何保證包括銀行卡信息在內的資料不被泄露,也是用戶關心的問題。盡管相關行業在手機掛失技術方面已經作出很大努力,但據業內信息安全人士介紹,目前的技術仍然存在漏洞。

最后,利益分配困難重重。盡管支付機構對移動支付熱情滿滿,但移動支付能否成功推行,還要取決于各行各業的態度。產業鏈長是移動支付的主要特點,目前國外在移動支付推廣較好的是日韓兩國:在日本,由于運營商的實力極強,從而得以主導整條產業鏈;而韓國的金融、互聯網環境也相對簡單。中國不具備相似的條件,一方面產業鏈上的企業數量眾多,另一方面,無論是運營商還是銀行,都尚無主導產業鏈的實力,卻又都想得到主導權,而下游的公交公司等企業,也相對保守且強勢,這就給移動支付在國內的推廣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正如董俊峰所言:“NFC的商業鏈條太長,盡管標準出來了,但是從銀行、電信運營商、銀聯、第三方支付到芯片廠商、手機制造商、商戶,再到終端消費者,這個生態環境的打造,非一日之功。韓日是世界上最成功的NFC市場,但經驗無法簡單復制,因為是完全不同的格局。”

在移動支付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中,成本問題的解決相對容易。中國移動在推出“移動NFC手機一卡通”時就已表示,到今年年底,支持NFC支付的中國移動定制手機將增加到20余種,價格覆蓋高、中、低端。安全方面的問題相信也會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相關企業的投入逐漸得到解決。事實上,“移動支付安全性低于傳統支付”也許只是一個錯覺。有調查顯示:用戶丟失錢包的反應時間為約30分鐘,丟失銀行卡則可能要1小時以上;但丟失手機的平均反應時間是6分鐘。丟失手機的反應時間如此之短,原因就在于信息時代用戶是離不開手機的。以中國電信“翼支付”為例,由于打通了支付系統與各省營業廳系統的信息渠道,用戶丟失手機后只需前往營業廳注銷或掛失手機,即可馬上鎖定賬戶,等找回手機之后才可以解掛,用戶也可以撥打電信或翼支付的客服電話掛失。這是手機移動支付在安全性上的重要的優勢。

從目前來看,最難解決的仍是整合問題,如果將目標定為全面推行移動支付,則最終由政府出面協調的可能性較大。

缺乏場景 囿于線下

除去整個移動支付產業所面對的普遍問題外,是否擁有自己的支付場景,對每個企業而言也極其重要。

支付能力的提供并不困難,但業務的開展與支付場景關系密切,例如支付寶依托淘寶與天貓、財付通或微信依托騰訊等,各運營商推出的移動支付也首先從自身原有業務的支付做起。近期,阿里巴巴切斷了微信與淘寶、京東商城屏蔽支付寶等一系列事件說明,各家不希望將自己的平臺向其他第三方支付應用開放。而在非消費領域如基金理財產品投資等,支付寶等巨頭也早已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余額寶的推出就是明證。對于缺乏線上支付場景的企業而言,目前只有將目光投向線下,例如已經實現應用落地的公交系統和超市、餐廳等線下商戶。

主導之爭 格局未定

盡管移動支付仍存在種種問題,但其在未來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主流支付方式的趨勢已經十分清晰。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于今年6月初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今年全球移動支付交易額將達到2354億美元,較去年的1631億美元增長44%;移動支付用戶數量將達到2.452億,高于去年的2.008億。Gartner研究總監沈哲怡表示:“我們預期20122017年間,全球移動交易量和價值的年平均增長率為35%;到2016年,全球移動支付預計將達到7210億美元,擁有4.50億移動支付用戶。”中國支付清算協會630日發布的《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3》則顯示,2012年商業銀行共處理移動電話支付業務5.35億筆,金額2.31為萬億元;支付機構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21.13億筆,金額為1811.94億元。相關機構預測,2015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將超過7000億元。

可以說,相關行業對移動支付都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并且力圖通過搶先發力在未來的產業鏈中占據重要乃至主導地位。事實上,無論是銀行還是銀聯,都曾經嘗試繞開其他行業“單干”,例如,2011年銀聯曾試圖直接與手機終端廠商的合作以繞開運營商,獨自推廣手機支付業務,銀行也曾試圖繞開運營商直接與手機廠商合作,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但這并沒有讓行業巨頭們放棄奪取移動支付主導權的努力。就在記者發稿前不久,支付寶官方發布的一則“由于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寶將停止所有線下POS機業務”的消息在業界掀起軒然大波。盡管支付寶方面拒絕做出進一步解釋,但行業普遍猜測,此舉與近期中國銀聯“收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一系列措施有關。這一事件也為未來移動支付格局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目前移動支付產業鏈上的主要行業中,銀聯憑借在傳統銀行卡支付領域的地位,寄希望于通過推廣移動刷卡產品贏得在移動支付領域的主導權。運營商則憑借其與SIM卡生產商的密切關系,利用手機支付確定在未來移動支付領域的地位。業內專家表示,由于控制了至關重要的支付場景,未來移動支付領域的主導者將在上述二者中產生,但目前還很難判斷最終哪一方將掌握這一領域的主導權。

和銀聯、運營商相比,銀行在移動支付產業鏈中地位并不強勢。多數銀行為此采取了多管齊下的戰略:既加入銀聯的平臺,又與運營商合作推手機支付產品,同時繼續鞏固和支付寶等傳統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大力探索微信、微博支付。談到未來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關系,董俊峰表示:“快捷支付從PC端向手機端的遷移,使第三方支付占據了手機購物支付的先機。銀行與第三方支付,除了在產品的競爭、角逐之外,未來在客戶偏好信息和客戶支付行為的數據挖掘方面,雙方有潛在的合作空間。應對移動支付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銀行應擁抱變化,積極嘗試。在移動支付格局各方中,扮演好銀行應該承擔的角色。在支付結算以及由支付結算延伸出的投資理財、小微信貸等金融服務方面,強化自己的基因和專業優勢,嵌入移動社交、游戲、購物等公眾平臺,提供上述差異化的產品。”

而對政府部門來說,為促進移動支付的健康發展,應加強對其監管(央行新《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雖然將線上支付納入了監管體系,但未明確提及移動支付);加緊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防范和打擊潛在的違法犯罪行為。同時,要出面對產業鏈上各方利益進行協調,促進相關商業模式的形成。

?

本文鏈接:http://www.lajishu.com/product/html/26.html轉載請注明!
掃描加入
Copyright © 2015 - 2024 上海林果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滬ICP備110279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