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线看视频亚洲-热久久最新网址-黄视频在线观看www免费-在线视频这里只有精品|www.lajishu.com

客服熱線:400-615-8698
林果

銀行轉型需尋找差異化優勢

2014年05月27日 TAG: 本站

銀行轉型需尋找差異化優勢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大數據帶來前所未有的經營方式變革。商業銀行成功的關鍵包括平臺、數據及風險管理。只有那些愿意打破舊有規章、犧牲短期利益、融合互聯網發展的銀行能戰勝這些挑戰。


銀監會數據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全行業不良貸款率1.04%,較年初上升0.04個百分點,連續9個季度上升。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則連續10個季度上升至6461億元。

日前,銀監會下發《關于規范商業銀行同業業務治理的通知》(“140號文”),要求商業銀行統一授信、管理同業業務,并于20149月底前實現全部同業業務的專營部門制。

除了不良資產持續反彈、同業治理趨嚴,進入2014年以來,中國銀行業面臨的挑戰日益嚴苛,從銀行一季報的情況來看,利潤增速進一步放緩、互聯網金融沖擊所帶來的影響正逐漸顯現……

近日,瑞銀集團中國區主席兼總裁、瑞銀證券董事長李一在《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目前中國銀行業不良資產仍在安全可控范圍內,但必須引起重視。中國銀行業高利差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銀行必須去尋找自己的優勢。

在他看來,互聯網金融并不會破壞傳統的銀行業系統,反而會推動其轉型并令金融業生態系統更趨多元化。互聯網對金融其他版塊的影響還不確定,但對零售金融的沖擊是首當其沖的。

互聯網金融是“危”還是“機”

日報:您如何看待互聯網金融對于中國銀行業的沖擊?

李一:短期內,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的最大影響可能來自于:1,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因為它們正改變著利潤模式;2,貨幣市場基金,它吸引存款大量流出傳統商業銀行。長期看, 我們認為只有注重互聯網發展的商業銀行才能經受住挑戰。

互聯網金融出現的各種“寶”,對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有很大的沖擊。盡管會受到傳統管理慣性的制約,但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傳統銀行仍具備了一定的改革優勢。

商業銀行有大量的金融從業經驗,比如更長的運營歷史記錄、更強的資金、成熟的監管和風險管理框架。有的業務或產品可能會被改革,有的可能會借力互聯網以另一種呈現方式出現。

但是,我認為互聯網金融不會破壞傳統的銀行業系統,而會推動其轉型并令金融業生態系統更趨多元化。互聯網金融的關鍵推動因素有二:一是消費增長及個人體驗;二是來自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技術革命。

首當其沖的是零售金融,互聯網對金融其他版塊的影響還不確定。但至少,這種貼近客戶、個性化服務的思想將會極大地促進傳統金融模式的改進,而傳統銀行在互聯網金融影響下會加快進行創新及提供差異化服務的進程。

大數據會帶來前所未有的經營方式變革。商業銀行成功的關鍵包括平臺、數據及風險管理。只有那些愿意打破舊有規章、犧牲短期利益、融合互聯網發展的銀行能戰勝這些挑戰。

銀行轉型需尋找差異化優勢

日報:上市銀行一季報剛剛披露,銀行業利潤增速下降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面對互聯網金融、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和金融脫媒的加劇等帶來的沖擊,傳統商業銀行應如何轉型?

李一:中國銀行業高利差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銀行必須去尋找自己的優勢,同質化是不行的。為了貼近市場,國外有不少把一家大銀行拆分成七八家小銀行進而服務細分區域的先例。

從監管角度看,我們對銀行有統一的要求,但從戰略上看,目前中國銀行的同質化嚴重,甚至連部門設置都一樣。由于資本金和監管行為的要求,很多銀行放棄了一些業務。有些小銀行正在逐漸消失,而大銀行則重點發展自己擅長的領域。

日報:目前中國對于金融行業實行分業監管,但事實上不少銀行已經擁有多牌照開始混業經營,您怎么看這種現象?

李一:目前的中國銀行業的混業經營分三種,一是由國企沿襲下來的,如招商局、中信集團;二是以股份企業起家,后來逐漸成長為多牌照平臺,如平安集團;三是商業銀行發展到一定階段開始混業經營,如四大國有商業銀行。

我覺得混業經營會帶來更加激烈的競爭,理論上如果某幾項業務做得好,可以帶動其他業務的發展,但這只是一個理想中的完美世界。在實際操作中,各項業務高度發展后,往往會逐漸分開。

日報:銀行業轉型的大背景是中國在不斷推進金融改革,您如何理解金融改革?

李一:理解金融改革有三個重點:一是抓住資本市場的規律和靈魂,任何一個行業、體系都有一個自身的規律。比如金融危機中,衍生品的過度使用使金融失去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而導致另外的狀況。

二是緊密結合市場經濟,資本市場要發揮自我調節的功能。

三是要有敢于創新的思維,在金融危機后,資本市場的周期、監管、資本要求等都發生巨大變化,新興的互聯網技術給市場提供了一個很大的活性支持。中國金融機構要貼近中國的資本市場,結合國際資本市場,進行大膽嘗試和改革。

?

本文鏈接:http://www.lajishu.com/product/html/26.html轉載請注明!
掃描加入
Copyright © 2015 - 2024 上海林果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滬ICP備110279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