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的四大格局
來源:鳳凰財經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也帶來了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在金融領域,互聯網技術和金融業務的結合產生出了我們稱之為“互聯網金融”的產品和業務模式。
從目前的發展來看,“互聯網金融”大致可以劃分如下四類:傳統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化、基于互聯網平臺開展金融業務、全新的互聯網金融模式,以及金融支持的互聯網化。
第一類:傳統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化。比如直營銀行、在線折扣券商和直營保險。直營銀行的主要特點是沒有物理營業網點,依靠互聯網、電話和ATM機等手段提供服務。在線折扣券商是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證券交易傭金自由化與互聯網技術發展相結合的背景下產生的。它以極低的傭金吸引客戶,并在此基礎上向客戶提供財富管理和銀行服務。
直營保險主要是基于互聯網銷售車險和財險產品的業務模式,在歐美各國均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目前,在我國,這類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發展主要還體現為網上銀行、證券網上交易,以及保險產品的網絡和電話銷售,尚未出現獨立的直營銀行和純粹的互聯網券商,眾安保險作為第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開始了積極探索。
第二類:基于互聯網平臺開展金融業務。這里的互聯網平臺包括但不限于電子商務平臺和互聯網第三方支付。這類互聯網金融模式主要表現為在網絡平臺上銷售金融產品,以及基于平臺上的客戶信息和大數據、面向網上商戶開展的小貸和面向個人開展的消費金融業務。前者的典型代表包括早期的Paypal貨幣市場基金和近期發展迅猛的余額寶,也包括眾多金融機構在淘寶上開設的網店,以及專門銷售基金等金融產品的第三方網站。后者的典型代表包括阿里小貸和京東白條,以及美國的Kabbage和Zestfinance。
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上述兩類互聯網金融模式只是現有金融業務的補充,說顛覆還為時尚早。余額寶雖然帶來了一陣存款搬家的騷動,但那只是管制背景下利率扭曲的一個映射。隨著金融脫媒的發展和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存款搬家才剛剛開始并會一直進行下去,這才是銀行應該關注并小心的。
第三類:全新的互聯網金融模式,主要是指P2P網絡貸款和眾籌融資。在美國,P2P網絡貸款的先鋒是分別于2006年和2007年成立的Prosper和LendingClub。這兩個網絡貸款平臺開啟了基于互聯網的、個人對個人的貸款時代。
眾籌融資是指基于互聯網面向公眾為產品——特別是創意產品——進行融資的平臺。眾籌融資的方式包括債權、股權、捐贈和預購。其中,債權融資可以通過P2P平臺進行,股權融資由于受限于美國證券法對于公開募集和人數的規定也很少進行。因此,除了有少量的捐贈融資之外,目前眾籌融資的主要方式還是產品的預購。
國內的P2P和眾籌平臺出現得都不算晚。P2P的代表平臺有2007年創辦的拍拍貸和之后的人人貸,眾籌的代表平臺有2011年創辦的點名時間和之后的眾籌網。其中,P2P平臺數量眾多,據保守估計已經超過500家,頗有當年團購發展的勢頭。但是,由于國內信用體系的不健全以及監管的未及時到位,P2P平臺出現了詐騙、破產等風控缺位和運營不善所帶來的諸多風險。因此,信用體系的建設和監管的及時到位已經成為我國P2P網絡貸款發展的當務之急。不同于P2P,眾籌在我國處于非常早期的發展階段,眾籌平臺的發展和監管還在摸索之中。但是,不管是P2P還是眾籌,在我國要達到成熟運行的階段還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四類:金融支持的互聯網化。前三類互聯網金融模式在本質上都屬于金融業務,也都需要監管。而這類互聯網金融模式不屬于金融業務,它們起到了為金融業務提供“支持”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金融業務和產品的搜索,比如美國的Bankrate和我國的融360;家庭理財服務,比如美國的Mint、Personalcapital和我國的挖財網;理財教育服務,比如美國的Learnvest、Dailyworth和我國的家財網;金融社交平臺,比如美國的eToro、Seekingalpha等等。
互聯網改變了我們認識世界和變革世界的方式。在改變了傳媒、商業等諸多領域之后,互聯網也正在深刻地改變著金融業。在變革來臨之際,頑固不化和狂妄自大都是不可取的。面向不可預知的未來,我們應該滿懷敬畏。在這樣一個變革的時期,觀察、學習和思考變得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作者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