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國際化的機遇與戰略
作者: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 宗良
?
銀行業國際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地、分階段逐步推進:規劃并實施合理的區位布局;選擇合適的發展方式;采取清晰的管理模式建立堅實的客戶基礎;做好有效的風險防控。
當前國際經濟格局正發生深刻變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新形勢下,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這為我國銀行業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我國銀行業應加快海外發展步伐,充分利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打造全球化的金融服務體系。
銀行業國際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地、分階段逐步推進。第一,規劃并實施合理的區位布局。一般來說,可將目標市場區分為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短期內,我國銀行國際化可考慮將中資企業“走出去”較為集中的亞太、拉美、中東和非洲等新興市場作為拓展海外經營網絡的重點區域。長期內,則要提升自身競爭實力,逐步融入發達國家和成熟市場,建立全球覆蓋的服務網絡。
第二,選擇合適的發展方式。銀行業國際化有自設機構、聯合、代理、合資、參股及收購等多種發展方式。我國銀行業拓展海外市場應充分考慮各市場的不同特點及當地法規。一般而言,銀行機構海外擴張的初期,可優先考慮采取聯合、代理、合資及參股等方式,中后期可采用自設網點或收購當地機構。
第三,采取清晰的管理模式。縱觀國際一流銀行海外管理模式的發展歷程,區域管理與條線管理兩種模式一直是并存的。在客戶維護和業務拓展方面,條線管理模式具有較好的作用;在監管應對、集中管理等方面,區域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優勢。我國商業銀行海外發展中,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模式。一般而言,可考慮兩種模式并存,并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以某一種模式為主的管理模式。
第四,建立堅實的客戶基礎。我國銀行業在海外客戶常以中資企業為主,因中資企業在海外拓展,有強勁的金融服務需求。個人業務方面,可鎖定華人為主要客戶群,華人時常活動的國家和地區都是海外發展的重點區域。在服務好中資企業和華人客戶的基礎上,再致力于拓展本土客戶,融入當地市場。
第五,做好有效的風險防控。當前全球經濟復蘇還存在不確定性,各國金融監管也處于改革和調整中,商業銀行國際化發展面臨的風險范圍更大、種類更多、性質更為復雜。銀行應盡量選擇政治穩定、風險較低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