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性銀行的電商解決之道
來源:國際金融報?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把客戶生活呈現在了銀行面前,允許銀行和客戶之間產生前所未有的粘性,對客戶差異化的服務手段應成為區域性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區域性銀行2013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區域性銀行整體業績增速明顯放緩,經營環境的改變倒逼區域性銀行轉型的壓力正在日益增加。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抓住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機遇,促進業務轉型升級便成了區域性銀行的必然選擇。電子銀行的創新發展方向、銀行互聯網化的有效路徑等問題也成了區域性銀行普遍關注的焦點。
近日,中國網上銀行促進聯盟便攜手常熟農商行聯合舉辦了以“區域銀行的電商之路”為主題的沙龍,邀請業內專家與長三角地區多家區域性銀行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區域性銀行的電商解決之道。
不進則退 區域性銀行居安思危
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8.1萬億元。預計未來3-5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將維持穩定的增長態勢,平均增速超過35%,2015年達到26.5萬億元。數字化時代化背景下,銀行業已身不由己被卷入了互聯網金融的浪潮。
而事實上,對于物理網點相對較少的區域性銀行來說,通過介入電子商務實現銀行業務的互聯網化,可以輕松突破其金融服務在地域和時間上的限制,為區域性銀行實現業務轉型、保持增長勢頭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據了解,包括北京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寧波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已經在積極動作,嘗試開展網絡融資、遠程銀行、智能銀行等基于互聯網的創新業務,希望搶占互聯網銀行發展的先機。
常熟農商行副行長趙志剛在會上表示:“21世紀最大的趨勢,要么是電子商務,要么是無商可務。” 他認為,互聯網使銀行的渠道被拓寬、效率得到了提高,也強化了銀行對信息的管理。
服務移動生活 價值延續發展
然而知易行難,區域性銀行主動參與互聯網金融所需面對的競爭者中,不僅包括業內的重量級大銀行、風頭正勁的互聯網巨頭,甚至還包括掌握網絡資源的移動網絡運營商。與他們相比,區域性銀行參與游戲的資本在哪里?如何才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大佬”們形成錯位競爭,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中爭得一席之地?
“區域性銀行發展電商有一個關鍵的概念叫‘行外行’。銀行應該從轉變觀念做起,網上銀行不僅僅是提供一個渠道,而應該是銀行的一個前臺部門,應該有自己的客戶群體、有自己獨立的產品。”中國網上銀行促進聯盟秘書長曾碩認為,“區域性銀行參與互聯網金融競爭應該采取創新、差異化和接地氣這三大戰略。”
區域性銀行在網銀建設的成本投入上無法與大行相比,平均成本也相對較高,但經營管理機制比大行更為靈活,在業務創新和技術創新方面有著大行無法比擬的優勢。而創新是銀行互聯網化發展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把客戶生活呈現在了銀行面前,允許銀行和客戶之間產生前所未有的粘性,對客戶差異化的服務手段應成為區域性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作為區域性銀行,城商行在當地有著豐富的資源,順應移動互聯網O2O的發展趨勢,聯合當地資源,與地方政府、醫療等公共設施系統合作,與市民的線上線下生活銜接,甚至包括服務類似于義烏小商品市場這樣的區域性市場,都將讓區域性銀行大有可為。
?“互聯網金融交戰已經開始,借鑒互聯網企業的優勢,利用互聯網把服務真正的融到客戶的生活中去、融到商戶生意的價值鏈上去,建立共贏關系,是區域性銀行服務轉型的致勝因素。”曾碩總結。